黃浦油煙管下水道或成起火元兇 餐飲店又成火患高發區
6月27日,因為油煙管道內堆積的油污,位于鄞州的一家連鎖酒店廚房起火,幸未造成人員傷亡;6月7日,海曙順德路上的一家小餐館起火并引起爆炸,造成一名服務員輕傷并帶來不少的經濟損失,引發火災的元兇是下水道內積留的沼氣。隨著高溫天氣漸至,餐飲店又成火患高發區。
上下兩條“道”惹禍不少
來自消防部門的統計顯示,油煙管道火災多發于酒店、飯店、餐館等,平均每月會發生兩起,占到廚房火災總量的三成以上。位于市區中心地段的一家好味當餐館,廚師在翻炒菜肴時,火星突然引燃油煙管道內的油垢,冒出的黑煙一度有30米高;永和豆漿也有兩家門店因為積壓的油煙機污垢引起火災。順德路那家東北菜館內的爆炸,則是下水道內殘留剩飯菜產生的沼氣惹禍。
同不及時清理油煙管道一樣,不及時清理下水道,帶來的后果也很嚴重。順德路那家餐廳的火災中,整個廚房幾乎被爆炸氣浪沖毀,一樓的部分天花板也被炸了下來。幸運的是,廚房里當時沒人,一名在外面的服務員被飛出的啤酒瓶碎片扎傷。
“定期清洗”敷衍了事
一名消防隊員告訴記者,火災發生并不是無緣無故的,在撲救桑田路上那家永和豆漿店的火勢時,他割斷油煙管道時,被水槍沖散的積油像下雨一樣落了下來,一眼望去,管道里的油垢有5厘米厚。同樣,因為下水道沼氣引發爆炸的順德路東北餐館,開了有些年頭,下水管道幾乎沒清理過。許多剩飯剩菜的殘渣、湯汁流入下水道內,發酵產生甲烷氣體,并通過下水道蓋板空隙散逸,再加上廚房通風不良,導致甲烷在廚房及就餐區上部吊頂內緩慢囤積,達到爆炸極限后遇明火閃爆。明火可能是吊頂內的燈具或室內電器產生。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許多小型餐飲企業,并沒有定期清理管道的習慣。理由是,餐飲店一般從上午11時起就開始接待顧客,常常要忙到晚上,白天清洗耽擱生意,晚上打烊后又實在沒精力,因此“定期清洗”幾乎是敷衍了事。
清理管道應有強制性約束
鑒于事故的隱蔽性、復雜性和多發易發性,海曙區消安委近日要求各行業部門重點加強對餐飲店經營場所安全條件的檢查和整治,督促轄區從事餐飲經營活動的單位開展安全隱患自查自糾,消除相關安全隱患。
記者了解到,在北京、江蘇、重慶等地,對于餐飲企業定期清洗管道,有著強制性要求,《重慶市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定》中明確規定,至少每季度對廚房煙道、燃氣管道進行一次檢查、清洗和保養。逾期不改正的,對單位處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而我市缺乏對于餐飲企業這一要求的明確規范。
業內人士指出,在目前我市尚沒有強制性約束規定出臺前,餐飲企業應當自覺樹立安全意識,定期清理和疏通下水道,及時清理廚余垃圾,保持店面安全整潔,并設法保持廚房自然通風條件,無自然通風條件的,應當設置機械排煙設施;營業結束后及時關閉燃氣總閥或鋼瓶開關,定期清理廚房的抽油煙機、集煙罩和排油煙道等設備。此外,廚房操作間要配備滅火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