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管道的整治工作
一、特種設備的基本情況
特種設備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險性較大的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和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特種設備廣泛應用于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的各個領域,已成為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產裝置和生活設施。
(一)特種設備使用有關情況
2011年全市辦理使用登記特種設備8794臺,增幅為15.4%。
截止2011年底,全市已累計辦理使用登記特種設備63580臺(其中,鍋爐 4872臺、壓力容器26044臺、電梯14255臺、起重機械14107臺、客運索道8臺、大型游樂設施136臺、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4158臺);另外,已累計辦理使用登記氣瓶41.2萬只,工業壓力管道11174條。
全市特種設備使用單位10271家,涉及石油、化工、電力、機械、船舶、紡織、輕工等工業領域和商場、賓館、學校、醫院、機關辦公等場所以及居民住宅小區。
(二)特種設備生產有關情況
截止2011年底,全市特種設備生產單位370家(其中,設計單位41家、制造單位149家、安裝改造維修單位180家);氣瓶充裝站353家(其中,液化石油氣充裝站271家、工業氣體充裝站52家、車用氣瓶充裝站30家)。
2011年全市共生產特種設備38172臺(其中,鍋爐1764臺、壓力容器21000臺、電梯1395臺、起重機械287臺、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13726臺);生產氣瓶30000只。
(三)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有關情況
截止2011年底,全市特種設備檢驗機構共24個(其中,綜合性檢驗機構1個、行業檢驗機構1個、氣瓶檢驗機構13個、兩工地起重機械檢驗機構1個、安全閥檢驗機構2個、無損檢測機構6個)。全市各類特種設備檢驗機構人員共626人,其中,綜合性檢驗機構164人,占總數的26.2%。
2011年檢驗機構對特種設備制造過程進行了監督檢驗,發現并督促企業處理質量安全問題108個;對6740臺特種設備安裝、改造、維修過程進行了監督檢驗,發現并督促企業處理質量安全問題17594個;對31082臺在用特種設備進行了定期檢驗,定檢率為96.15%,發現并督促企業處理安全問題61971個,檢驗判廢特種設備32臺。
(四)特種設備安全監察隊伍及執法有關情況
截止2011年底,全市質監系統共有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15個,其中市局1個,區、市(分)局14個。特種設備專(兼)職安全監察人員共50人。
2011年質監部門組織開展特種設備執法監督檢查累計出動執法人員6080人(次),責令整改各類問題906個,其中檢查發現較嚴重隱患特種設備120臺,已督促相關單位進行了整改。下達安全監察指令書395份,立案處罰違規行為132起,罰沒款63.1萬元。
2011年質監部門按規定對全市67家特種設備生產單位、21家特種設備檢驗機構進行了監督抽查,對全市18461名特種設備作業人員進行了考核發證。
二、特種設備的安全狀況及基本分析
2011年全市特種設備安全事故為零,安全形勢保持穩定,但特種設備安全隱患和風險仍然存在,需要認真進行分析研判,提出應對防范措施。
關于電梯安全。2011年通過12365質監熱線等途徑收到涉及電梯安全等方面的投訴和咨詢176起,主要集中在居民住宅電梯。通過現場調查核實分析,電梯使用管理不到位、維護保養不規范是導致電梯故障發生的主要原因。另外,新交付入住的小區在房屋裝修期間電梯使用不當、有的小區因資金問題沒有對電梯進行定期日常維護保養、有的小區電梯的選型與配置不能滿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等,也是影響電梯正常運行的重要因素。電梯安全涉及多個環節,需要相關部門和有關單位共同努力。今后一段時期,質監部門將著力抓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加強對電梯使用管理和維保單位的監督檢查,督促落實使用管理和維護保養責任。二是按照國家質檢總局要求,推行由電梯制造單位對公共交通領域電梯的質量和安全性能負責的制度;同時,研究探索通過行政指導方式在居民住宅小區,尤其是電梯故障頻發的小區試行這一制度。三是按照《青島市電梯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電梯管理辦法》)規定,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和協調,形成各級政府加強領導、協調,各有關部門按照分工各負其責的工作格局。
關于車用氣瓶安全。截止2011年底,全市已辦理使用登記車用氣瓶約12500只,2012年陸續有氣瓶進入檢驗周期,及時送檢是保證其安全使用的重要措施。為加強對車用氣瓶的安全監察,近幾年來質監部門對車用氣瓶推行了電子標簽管理(即RFID技術),要求加氣站加裝自動充裝控制系統,使加氣機能夠自動識別合格氣瓶(即經過檢驗和辦理使用登記的氣瓶)或不合格氣瓶,達到合格氣瓶給予充氣,不合格氣瓶不予充氣的目的。下一步,質監部門將要求加氣站進一步加快自動充裝控制系統的改造進度,并適時開通運行。
關于液化石油氣瓶安全。按照《青島市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關于對全市重點整治的安全隱患進行掛牌督辦的通知》(青安[2011]19號)要求,2011年質監部門依照職能全力推進即墨、膠州、膠南、平度和萊西市(以下簡稱五市)無證液化石油氣站安全隱患整治工作,總體來說,隱患整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是,五市液化氣站數量多(占全市總數的76.5%)、規模小、分布散的實際狀況沒有發生大的改變,仍然存在著整體管理水平偏低的現象。從長遠保持液化氣瓶安全形勢穩定考慮,當地政府應通過調整現有液化氣站布局以及采取兼并、關停等措施逐步淘汰小型液化氣站,實現規模經營,從根本上提升液化氣站的安全管理水平。
特種設備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險性較大的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和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特種設備廣泛應用于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的各個領域,已成為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產裝置和生活設施。
(一)特種設備使用有關情況
2011年全市辦理使用登記特種設備8794臺,增幅為15.4%。
截止2011年底,全市已累計辦理使用登記特種設備63580臺(其中,鍋爐 4872臺、壓力容器26044臺、電梯14255臺、起重機械14107臺、客運索道8臺、大型游樂設施136臺、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4158臺);另外,已累計辦理使用登記氣瓶41.2萬只,工業壓力管道11174條。
全市特種設備使用單位10271家,涉及石油、化工、電力、機械、船舶、紡織、輕工等工業領域和商場、賓館、學校、醫院、機關辦公等場所以及居民住宅小區。
(二)特種設備生產有關情況
截止2011年底,全市特種設備生產單位370家(其中,設計單位41家、制造單位149家、安裝改造維修單位180家);氣瓶充裝站353家(其中,液化石油氣充裝站271家、工業氣體充裝站52家、車用氣瓶充裝站30家)。
2011年全市共生產特種設備38172臺(其中,鍋爐1764臺、壓力容器21000臺、電梯1395臺、起重機械287臺、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13726臺);生產氣瓶30000只。
(三)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有關情況
截止2011年底,全市特種設備檢驗機構共24個(其中,綜合性檢驗機構1個、行業檢驗機構1個、氣瓶檢驗機構13個、兩工地起重機械檢驗機構1個、安全閥檢驗機構2個、無損檢測機構6個)。全市各類特種設備檢驗機構人員共626人,其中,綜合性檢驗機構164人,占總數的26.2%。
2011年檢驗機構對特種設備制造過程進行了監督檢驗,發現并督促企業處理質量安全問題108個;對6740臺特種設備安裝、改造、維修過程進行了監督檢驗,發現并督促企業處理質量安全問題17594個;對31082臺在用特種設備進行了定期檢驗,定檢率為96.15%,發現并督促企業處理安全問題61971個,檢驗判廢特種設備32臺。
(四)特種設備安全監察隊伍及執法有關情況
截止2011年底,全市質監系統共有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15個,其中市局1個,區、市(分)局14個。特種設備專(兼)職安全監察人員共50人。
2011年質監部門組織開展特種設備執法監督檢查累計出動執法人員6080人(次),責令整改各類問題906個,其中檢查發現較嚴重隱患特種設備120臺,已督促相關單位進行了整改。下達安全監察指令書395份,立案處罰違規行為132起,罰沒款63.1萬元。
2011年質監部門按規定對全市67家特種設備生產單位、21家特種設備檢驗機構進行了監督抽查,對全市18461名特種設備作業人員進行了考核發證。
二、特種設備的安全狀況及基本分析
2011年全市特種設備安全事故為零,安全形勢保持穩定,但特種設備安全隱患和風險仍然存在,需要認真進行分析研判,提出應對防范措施。
關于電梯安全。2011年通過12365質監熱線等途徑收到涉及電梯安全等方面的投訴和咨詢176起,主要集中在居民住宅電梯。通過現場調查核實分析,電梯使用管理不到位、維護保養不規范是導致電梯故障發生的主要原因。另外,新交付入住的小區在房屋裝修期間電梯使用不當、有的小區因資金問題沒有對電梯進行定期日常維護保養、有的小區電梯的選型與配置不能滿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等,也是影響電梯正常運行的重要因素。電梯安全涉及多個環節,需要相關部門和有關單位共同努力。今后一段時期,質監部門將著力抓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加強對電梯使用管理和維保單位的監督檢查,督促落實使用管理和維護保養責任。二是按照國家質檢總局要求,推行由電梯制造單位對公共交通領域電梯的質量和安全性能負責的制度;同時,研究探索通過行政指導方式在居民住宅小區,尤其是電梯故障頻發的小區試行這一制度。三是按照《青島市電梯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電梯管理辦法》)規定,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和協調,形成各級政府加強領導、協調,各有關部門按照分工各負其責的工作格局。
關于車用氣瓶安全。截止2011年底,全市已辦理使用登記車用氣瓶約12500只,2012年陸續有氣瓶進入檢驗周期,及時送檢是保證其安全使用的重要措施。為加強對車用氣瓶的安全監察,近幾年來質監部門對車用氣瓶推行了電子標簽管理(即RFID技術),要求加氣站加裝自動充裝控制系統,使加氣機能夠自動識別合格氣瓶(即經過檢驗和辦理使用登記的氣瓶)或不合格氣瓶,達到合格氣瓶給予充氣,不合格氣瓶不予充氣的目的。下一步,質監部門將要求加氣站進一步加快自動充裝控制系統的改造進度,并適時開通運行。
關于液化石油氣瓶安全。按照《青島市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關于對全市重點整治的安全隱患進行掛牌督辦的通知》(青安[2011]19號)要求,2011年質監部門依照職能全力推進即墨、膠州、膠南、平度和萊西市(以下簡稱五市)無證液化石油氣站安全隱患整治工作,總體來說,隱患整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是,五市液化氣站數量多(占全市總數的76.5%)、規模小、分布散的實際狀況沒有發生大的改變,仍然存在著整體管理水平偏低的現象。從長遠保持液化氣瓶安全形勢穩定考慮,當地政府應通過調整現有液化氣站布局以及采取兼并、關停等措施逐步淘汰小型液化氣站,實現規模經營,從根本上提升液化氣站的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