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灰管管道傳統清洗方法和不停運清洗方法比較
一、排灰管管道傳統的清洗方法
在清除灰管結垢的方法中,化學清洗是比較成熟并被廣泛采用的一種。
傳統的化學法清洗灰管,有輪回清洗和開路清洗兩種。輪回清洗是利用兩條原有的平行排灰管線組成回路,與清洗泵站形成輪回系統,加入一定濃度的酸及緩蝕劑等輪回清洗,并在酸度下降至一定程度時,不斷增補加酸。酸與灰管中垢的反應為:
在清洗時若不能有兩條灰管形成回路,只能采用單條灰管開路清洗。方法是將灰管一端與清洗泵站連接,在配液槽中連續配制一定濃度的酸液并加入緩蝕劑等,連續或間歇注入灰管中。因為垢與酸反應產生大量氣體,并會聚積于管道回路的高點或管道的上部,使管內的垢不能充分與清洗液接觸發生反應。因此,清洗時要在管道高位加一些排氣閥并即時排氣。然因為管道很長,往往很難排凈,在清洗完畢后管道上部仍有少量余垢,甚至有時頂部余垢過多會發生塌落,造成堵管的嚴峻事故。因此,傳統的化學法清洗排灰管線最為凸起的問題是如何消除氣阻并防止坍塌。
除化學清洗外,清除灰管垢大致還有人工法、物理法和爆破法等。
人工法是一種較原始的辦法。當灰管結垢后,將灰管拆下,用錘敲、鋼釬鑿或鉆頭鉆等方法,將附于管內壁的垢化成小塊倒出,達到除垢的目的。這種方法費工費時,施工周期長,而且清洗效果較差。
物理法有高壓水射流清洗和Pig(清管器)清洗兩種。高壓水清洗適合清洗管徑較小而垢不很硬的灰管,有時先將灰管用稀酸浸泡,使垢變得松散再用高壓水清洗。用高壓水清洗灰管,在管道上要每隔50~100m開孔,使垢的碎屑能從孔中排出。若管道埋于地下,開孔前還要開挖功課坑,勞動強度大效率也不高。
Pig清洗法主要應用于排灰管線的按期維護,每月發射Pig以清除管壁上結成的薄垢,一旦垢層結厚,不利于Pig清洗,且輕易將Pig卡在管中。
二、排灰管管道不停運清洗排灰管線
清洗灰管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消除氣阻,使管內布滿清洗液并與垢層充分接觸使之反應完全,消除垢的坍塌堵管隱患。以此為起點,我們做了大量實驗,終于尋找出了一種不停運連續清洗灰管的方法,既解決了上述問題,又不影響正常的輸灰,且保證了清洗質量。
1、方法介紹
該方法是在灰管正常輸灰水不停運的狀態下,連續注入一定量30%(質量百分數)的鹽酸,同時注入一定量的緩蝕劑及清洗助劑,開路清洗。這種清洗助劑的主要作用是在一定濃度及流速的酸液中,促進酸液與垢的反應,增加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減少氣阻的產生,保證灰管的清洗質量。
清洗前,先按管道中總垢量估算出所需的酸量,再根據灰水流量及酸度計算出加酸速度及緩蝕劑、清洗助劑的加入流速。清洗時,在灰管前端取樣點每隔30min取樣測試酸度,并通過加酸的流量調節來嚴格控制酸度。清洗后期,在灰管末端每隔15min取樣測試pH值,當pH值達到一定數值并保持30min不變時,可判斷清洗結束。
2、實際應用
利用該方法清洗了電廠的排灰管線。該管線規格為159mm×6mm,2條,均為11km長,途中要翻越一座山。經近兩年的運行,管內均勻垢厚達10mm。經由共48h的不停運連續清洗后,這兩條灰管輸送水灰的水隔離泵的工作壓力由原來的4.3MPa,降至3.4MPa,開管檢查,發現管壁均露出金屬基體,上部無殘留余垢,均勻侵蝕率小于2.0g/(m2?h)。
三、不停運清洗排灰管線的方法值得大力推廣
不停運連續清洗排灰管線的方法,是我們在清洗了多條灰管的基礎上,為了解決傳統清洗的種種弊端而開發成功的。實踐證實,它具有勞動強度低、工期短、安全不亂性高、節約原材料且不影響灰管的正常運行等特點,值得鼎力推廣。